深圳驴友,爱心洒旅途

2020-05-18 15:46:27 1

题记

本报一篇《妹妹找哥泪花流》引起的强烈反响一直持续,记者接听到多个电话都是帮助出主意想办法的。在深圳会有这么多的热心人奉献爱心,这是记者写稿之初万万没有想到的。

尽管目前还没有“棒棒”哥哥的下落,但是很多热心读者却告诉记者,深圳有一群这样的人――他们本能的爱心在四处“开花结果”,在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尽力帮助他人,铸造起一道爱的长城。深圳市建设局工程师邓昌麒便是其中的一位。他和很多驴友一起,把公益的阳光,带给了贫困地区的群众。

与乌亮的眼睛对视

爱心油然而生

这群人来自各行各业,因为对户外运动和旅游的热爱,他们走到了一起。走过了很多的地方,见过太多贫困的群众,他们在单纯的旅游中加入了公益的行动。2002年开始,一个纯义务、纯民间、纯公益的松散的组织开始形成。这个组织发起人就是邓昌麒。

2000年4月,小邓第一次进藏自助游。这次游历让而立之年的他心灵受到极大震撼:五月里,青藏公路、川藏公路大雪纷飞,在这天寒地冻的天气里,牧民们住在简陋的帐篷里,生存条件极其恶劣。但他真实地见到那些原来只有在电影电视里见过的污黑的面庞,感受到那些乌亮的眼睛里透出的纯真时,恻隐与同情油然而生。

出藏途中,小邓偶遇西藏左贡县的一位老师。老师告诉他,他所在的小学有很多的孩子连作业本、铅笔都买不起。回到深圳后,小邓马上买了100套文具(包括作业本、文具盒、铅笔、蜡笔等)邮寄给了在拉萨旅游时结识的好友巴桑扎西,请他转交左贡县文教局。从此,小邓每年都会自费进藏,给需要的孩子送去文具。

一把药救了一个牧民

想到建医疗点

2001年10月,邓昌麒再次进藏,目的地是号称无人区的阿里地区。那里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,地广人稀交通极为不便,是公认的“不适合人类居住”的地方。

一件很偶然的事,让小邓萌发了建医疗点的想法。在去阿里途中,他遇上了一个病得奄奄一息的藏民。他在拉肚子,可是因为无医无药,拖迟到便血的地步。邓昌麒把自己带的常规药如黄连素、氟派酸留给了生病的藏民,又告诉了他一些注意事项才走。等他从阿里地区返回时,那名藏民已经痊愈了。

于是,小邓开始考虑有没有可能做一个流动医疗站,让高寒牧区的牧民可以得到医疗帮助。阿里地区是牧区,流动人口比较多,要把药品发到牧民手中,必须有专门的吉普车和医疗队,这是靠个人的力量很难办到的。但是,在西藏建医疗点的想法始终在小邓的计划中。

2003年11月,再次进藏的邓昌麒专程去山南地区扎囊县沙布村考察――这个点是由小邓的藏族好友巴桑扎西推荐的。沙布村人口集中,医疗条件却很差。村干部告诉他,虽然村里有村医,但缺药,村医那里只有一些治疗感冒和拉肚子的药。就在前不久,村里有个人腿部受伤感染,就因为无药可能死去。小邓下定决心,就在这里建一个医疗点,长期提供免费药品。

建立医疗点与以前的个人捐书捐物不同,需要更多人的参与。

小邓开始在朋友中发出倡议,发动大家捐款购药。同年12月底,第一批价值2900元的10多种常用药运抵沙布村。2004年4月,邓昌麒直接找到了做医药生意的山友,拿到的价格比上次的又便宜了一半。4月中旬,第二批价值2000元的药运出。沙布村的1300多名藏胞从此可以享受免费药品了。

2005年,邓昌麒和朋友们又计划将医药捐助点再增加10个,目前,一些医疗站的调查和筹款的前期工作正在进行。

网上架起爱心桥

朋友的朋友连成串

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同道朋友的增多,小邓开始将助学范围扩大到内地。

从2003年开始,小邓和一群朋友在广东清远白湾地区资助了18个孩子读书。后来,他们又将目光锁定在重庆市大足县中敖镇天山地区。

这个地区的5个特困村人均收入仅500元,家境不好的村民则只有100元,自己种的粮食只够吃八九个月的,剩下的要靠出外打工补贴家用。不少男人到重庆去当“棒棒”或者北上山西、河北做煤矿工人。公益组派出两名义工对这一地区进行实地考查,确定这里为第二个助学点后,他们为42个孩子找到了资助人。

2005年初,公益组在重庆的义工沈山第四次前往天山地区,又对16个孩子进行了家访,确定了11个资助对象。

令小邓他们感到欣慰的是,公益组每次在网站上公布待资助孩子的情况后,孩子很快就被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甚至是朋友的朋友的朋友认捐,可以用“一抢而空”来形容。不仅如此,还不断有朋友向小邓他们“预约”资助,希望下次有名额时,给他们留几个。在给贫困地区捐衣物的时候,一些陌生人得知消息后,主动将衣物送到捐赠接收点,直到活动结束后,还不断有人送衣物过来。

目前,在热心人的提议下,公益组正在考虑为中敖镇天山中心小学建一个图书室,让孩子们通过捐赠的书籍了解外面的世界。

爱心在织网

根据热心读者提供的线索,记者在深圳的一些网站上搜索发现,在深圳热线、深圳华夏残疾人爱心网、深圳房地产信息网、深圳山野等著名网站,都相继发起过“爱心行动”,还有不少网友或驴友,在自己的博客里面,自发组织到偏远山区搞捐助活动。

在“深圳热线”网站,有一个“爱心特区论坛”,专门组织网友扶危济困奉献爱心。记者近日采访了这个论坛的负责人孙国瑜(网名:八分斋)。

记者:深圳热线最早发起网友捐助活动是在何时?

孙国瑜:最早是去年9月份。我们帮助松岗一位被强暴的打工妹王丽(化名),曾多次组织网友去看她,并联合多家媒体发起捐款活动。

记者:建“爱心特区”基于什么样的考虑?

孙国瑜:在深圳做这种公益事业的空间很大。由于网络的公开透明给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扶危济困的窗口。爱心特区今年3月开辟之后,得到了网友的热烈响应。组织的活动常常是一呼百应,很多人支持。从这里我们能够感受到,深圳真的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城市。

声音

“因为旅游和登山,我去了一些城市人不太会去的贫困地区。走过的地方越多,越觉得自己有现在这样的生活是十分幸运的,也越难以心安理得地享受这种生活。

我们能做的不多,也都是些小事。但是,对我们来说只是付出一点点,对得到帮助的人,却可能是口中食、身上衣一样的重要。”――邓昌麒

数字

在他们的努力下,西藏有1300多人获得了无偿药品捐赠,四川、广东的70多个孩子重返校园。